2)435.汉人世侯(中)_彻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并未停歇或是解散,而是被安排至蒙古和南宋的边境驻守,着手准备征伐南宋一事。

  这时候他们的戍守地区已经远离最初起兵的根据地。

  例如原是征伐镇戍在原河南路一带的张氏、王氏、邸氏等,征伐镇戍的目标改为南宋江淮一带。

  其中真定史氏起家于河北永清,镇守河北真定以其为根据地,史氏领头羊史天泽为蒙古立下不世之功业,乃灭金先锋和平定李璮之乱的主力。

  史书称:“国朝自金亡,岁有事于宋,公未尝不在戎行。出入将相五十年,上不疑而下无怨。”

  史天泽为其家族后世子弟留有众多福荫,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尽享荣华富贵,高官厚爵,隆恩绵延近百年。

  在蒙哥汗时期,史氏大军驻扎在唐州、邓州二州,“西起武当,东抵下邸,缮治壁垒,亘数千里”,这一大片区域全是以史氏为首,由史氏进行实质上的统治。

  追随史氏镇守的还有其他一些世侯家族,地位也不低,各个拥兵自重。

  另外还有巩昌汪氏,其当家人汪世显,原本是金国大将,正大六年(1229)任巩昌府同知,兼参议帅府机务,辅佐关陕以南行元帅府事完颜仲德,招集陇右诸州散亡士卒数万,移巩昌府治于石门山,依险坚壁备御蒙古。

  天兴元年(1232),汴京危急,完颜仲德奉旨率部赴援,汪世显任便宜总帅,代统军队留镇巩昌。攻杀秦州总管粘葛完展,成为秦巩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势力。

  但是他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支撑起建国,因此在形势转变的重要局势下,汪氏只有两条路可以走:一是投诚于宋,二是送款于蒙古。

  作为汉人,汪氏自然而然首选大宋,于是数次遣使向南宋四川制置使赵彦呐请求‘内附’,但是没有得到允可。

  其实面临这一选择的不止汪氏,还有众多其他豪族。

  他们心底是想投诚于宋的,但宋廷实在是无能和无魄力,不愿意接纳,迫于无奈,只能继续观望等待。

  三年后,也就是窝阔台七年(1235),蒙古皇子阔端经略秦、巩,兵临巩昌,遣汪古部人按竺迩劝降。

  面对实力差距,无路可走之下,汪世显献所统诸城军民归降蒙古。

  阔端赐以蒙古章服,甚至还给了汪氏蒙古人的身份,隶属蒙古汪古部,令仍任其旧官职。

  从此之后汪氏一直追随蒙古人征服南征北战,跃马扬鞭,家中子弟除了世袭祖地巩昌的官职,其余很多都官至朝堂高官之位。

  汪氏大军成为征伐四川的先遣军,取得非常显著的战果,得到蒙古统治者的重赏,‘赐虎符,擢便宜都总帅手诏抚秦、巩、定西、金、兰、洮、会、环、陇、庆阳、平凉、德顺、镇戎原、阶、成、岷、迭、西和二十余州,事无巨细,惟公裁决。’

  这样的厚赏,恐怕古今只有蒙古等少部分政权能拿得出来,差不多是直接割地相送汪氏,裂土分茅。

  汪氏大军一路过关斩将,巩固蜀地为蒙古征战江南提供良好稳定的后方根据地,不仅让汪氏自身势力延申依托于此,还将宋朝的后路给直接砍了。

  汉人世侯主要是分为河朔世侯、契丹世侯和陇右世侯,地域上呈现出一个以河朔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陇右、河西、陕西、四川、云南的弯月形,对大宋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。

  这些地区除了少部分之外,其余全是难啃的骨头和历史悠久的汉人祖地。

  从蒙古帝国建立到这个时候,他们都将统治中心放在漠南和漠北的草原上,对于南方广阔的中原汉地,蒙古统治者不愿花费太多功夫去进行统治,因而采取汉人世侯进行间接统治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