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4章 埋了_这个大宋不一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王曾下衙后来了李家,熟稔的抱起来福,“官家被困多年,有些天真。”

  “换了谁从出生就被困在一个地方坐井观天,会比他更为天真。”李献摸摸狗头。

  “你怎地不劝劝他?”王曾说道:“老夫敢断言,这是个圈套,就等着人跳进去。那些人怎么也想不到跳进来的是官家。不过把心一横,正好干一家伙大的。”

  “恕我直言,官家前十四年的教育悉数失败。对此宰辅们有罪责。”李献有些不满,“如今要想重新把官家拉回正轨,闭门读书是不行了,唯有知行合一。”

  “说人话。”

  “就是让他去经历摔打,摔打的越多,他越成熟。”

  历史上仁宗被困宫中多年,对外界的一切都是从身边人口中获得,可以说是井底之蛙的典范。

  而今却不同了,李献把困住他的大网撕拉开了一道口子。

  当一个熟知天下局势、知晓人心鬼蜮的帝王重新出现在庙堂之上时,这个大宋会走向何方?

  我很是期待啊!

  李献目送王曾出去,心潮澎湃。

  第二日,太后召见。

  “这是个圈套。”太后直言不讳,“官家冲动,可既然开了口,就没有收回来的道理,否则以后你的话别人会当做耳旁风。”

  所谓帝王金口玉言,言出法随,便是要营造出帝王信守承诺的形象。久而久之,帝王一句话,下面的人就会深信不疑。

  这也是确立威信的法子。

  “是。”赵祯有些沮丧。

  “如此,去吧!”太后淡淡的道:“让皇城司的人协助。官家,记住了,最靠得住的不是什么文官,而是祖宗留下的那些人。”

  您这不是在鼓动他宠信宦官吗?

  见李献神色古怪,太后问道:“定远侯觉着不妥?”

  “太后英明。”李献说道:“旁人只看到了宦官乱权,却没看到帝王的窘迫。当文武皆不可信时,帝王唯有依靠身边的内侍来维系局面。否则,改朝换代就在眼前。”

  这是个明白人……太后说道:“鲁宗道先前求见老身,说自己带累了官家,颇为愧疚。老身说了,既然官家要做事,那么,这便是机会。”

  一帆风顺可不是事,那是锦上添花。

  二人告退。

  不久,一个内侍进来,和罗崇勋低声说着。

  太后在看奏疏,突然心有所感,说道:“官家这些时日看似长进了,可依旧天真胡闹。”

  罗崇勋神色古怪,上前禀告,“太后,官家昨日晚饭后独自看书,说……朝堂之上明枪暗箭层出不穷,竟如此险恶,大娘娘这些年苦撑不易,我当为她分忧。”

  太后的眸中有一瞬失神,冷冷的道:

  “来人!”

  “在!”

  “传话,是老身让官家去查探此事,算是历练。”

  “是!”

  太后低头看着奏疏。

  官家接受太后的指令去历练,出了事儿,自然便是太后的错。

  ……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